目前,我國紡織產業低碳轉型進度如何?綠色發展之路具體應該怎么走?11月11日,在中國紡織產業綠色發展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上,與會者們從不同角度給出了答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表示,紡織行業未來需要從綠色原材料創新、綠色加工技術、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技術三方面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生產。加快推進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蛋白仿生絲、聚乳酸纖維等綠色原材料創新,持續推廣天然染料印染加工、棉型織物低溫催化前處理、非水介質染色等綠色加工技術以及廢舊紡織品高值再生技術等,進一步推動紡織產業的綠色轉型升級。
“未來合成纖維綠色發展可以通過利用生物質資源生產生物基紡織纖維材料,廢舊紡織纖維材料循環利用以及設計合成可化學循環的成纖聚合物等三種途徑助推行業低碳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王玉忠詳細解析了紡織纖維材料綠色低碳發展途徑。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院長高翔認為,紡織行業減污降碳的技術和路徑包括低碳供能、過程優化和末端治理,同時涉及未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儲能與氫能以及配套的能源清潔低碳利用和工藝流程再造。“未來需要發揮煤電與可再生能源優勢,統籌考慮電能/熱能/化學能轉化及儲能特性,構建多能流耦合的低碳能源穩定供應體系。”
此外,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總經理、東華大學教授王華平,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東華大學教授毛志平以及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的學者分別圍繞國際供應鏈、紡織新材料、科技創新、高質量紡織制造、紡織品高端發展、紡織時尚重點工程建設、紡織產業綠色制造等主題作了分享。
該論壇由中國工程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東華大學、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承辦,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