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可控這個詞,正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國經濟和產業發展。
近日,2022年第一財經資本年會召開,揭曉了第一財經年度十大熱詞。作為解讀人,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執行總經理、TMT組負責人及首席分析師劉洋在論壇上對年度熱詞“自主可控”進行闡釋,并分享了信創產業對人們生活、中國產業的滲透過程,以及將給2023年帶來多方面正向反饋。
“一方面,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產品,越來越多為國產品牌;另一方面,不同行業用不同的方式采購信創產品,且獲得財政政策的支持。”劉洋表示,2023年,大型行業對信創產品的采購預算增長,長坡厚雪的信創公司將充分受益,同時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涌向基礎科學、硬科技等領域,信創領域部分公司也已在籌劃或邁出了出海的步伐。
以下是劉洋對“自主可控”的年度解讀:
當前,網絡空間已成為國家繼陸、海、空、天四個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與其他疆域一樣,網絡空間也需體現國家主權,這意味著保障網絡空間安全也就是保障國家主權。
自主可控便是保障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能自主可控意味著信息安全容易治理、產品和服務一般不存在惡意后門并可以不斷改進或修補漏洞;反之,不能自主可控就意味著具“他控性”,就會受制于人。
為了實現“自主可控”這一發展目標,“信創”產業大潮來襲,也就是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它是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基礎,也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信創涉及到的行業包括:IT基礎設施——CPU芯片、服務器、存儲、交換機、路由器、各種云和相關服務內容;基礎軟件——數據庫、操作系統、中間件;應用軟件——OA、 ERP、辦公軟件、政務應用、流版簽軟件;信息安全——邊界安全產品、終端安全產品等。
這些已在日益改變和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時代發展。
一方面,就日常生活而言,從前幾年,我們的手機品牌、電腦品牌逐漸是本土代工和銷售;到最近1~2年,我們的辦公軟件、打印機、手機操作系統系統、數據庫、處理器等,國產品牌的比例越來越高,有自己的模板、水印、個性化服務等。另外,抖音、快手、B站、美團等本土互聯網應用,根據人工智能AI個性分析,推送給我們個性化信息,也應用到了信創。
另一方面,不同行業用不同的方式采購信創產品,傳遞正能量。比如金融領域,基于X86和ARM的自主可控/信創采購都在快速增長,服務器和PC都有國產操作系統的聲音;比如鐵路領域,根據《“十四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強調,十四五期間我國要提升交通裝備安全智能標準化水平、創建自主式交通系統技術體系。
財政政策也在支持這些行業在自主可控方面的采購。今年9月,《關于加快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貸款財政貼息工作的通知》發布,以中央財政貼息+專項再貸款的模式,惠及教育、衛生健康、文旅體育、實訓基地、充電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新型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轉型、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十大行業領域。
在自主可控已有所滲透我們生活和產業的基礎上,對于即將到來的2023年,自主可控又將帶來哪些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信創領域里,長坡厚雪的公司將充分受益,因為信創領域“供給側改革”,買家也不再猶豫。從數據可以看到,2013年~2015年、2019年~2020年,信創、自主可控也是大家熱議的話題,但當時每個領域有4~8家公司。經過大概3年時間,現在每個領域商業可用的公司大概2家左右。這說明時間和市場做出了有效篩選,也便于買方采購,因為買方基本也是向2~3家購買。
第二,基于對自主可控的理解和認同,大型行業對信創產品的采購預算增長。從黨政、金融、互聯網,到電力、教育、醫療、儀器儀表、工業,甚至到汽車、軌交、農業,這些領域的貼息補貼、專項貸款、政策鼓勵、稅收優惠、IT采購預算較快增長。
第三,自主可控的滲透,已經對人才圈、生態圈產生了正反饋。隨著國產基礎研發的回報不斷提高,使得各種人才涌向基礎科學、硬科技等領域,其中數理化人才提供基礎研發,文史哲人才提供國家貿易和生態資訊。
第四,信創領域部分公司已在籌劃或邁出了出海的步伐。我們不僅“內循環”而且“雙循環”。其實電子、通信、互聯網幾個行業中,我們有個別企業位居世界前2~3位,而且布局全球。當前代表自主可控的計算機硬件、計算機軟件,也有在各自生態圈銷售產品,滿足全球化的需求。這些企業獲得盈利和客戶生態之后,也更容易為國內提供好的服務和產品。
總之,安全可控、信創,不僅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也是構筑我們美好生活的基礎。讓我們可以享受國內外比較優秀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增強生活自信、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