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從中央到地方,正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加力提振工業經濟。專家表示,隨著這些政策舉措落地見效,我國工業經濟升級發展態勢將持續,工業經濟保持穩定恢復可期。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安徽省發改委日前表示,今年兩批次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共在安徽省簽約投放項目214個,總投資4208.3億元,簽約投放金額331.5億元,214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云南省發改委日前表示,隨著昆明國際供應鏈示范中心等項目如期開工,云南省52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總投資2792億元……12月以來,多地加緊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推動項目開工建設。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作為項目資本金持續落地,帶動銀行配套融資,具有明顯的乘數效應,為基礎設施項目加快開工、形成實物工作量創造了有利條件。”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
工信部等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的《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明確,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快“十四五”相關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和各地區重大項目建設。此外,通知提出,用好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和財政貼息、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政策工具,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引導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投資。
“建設銀行江門市分行日前向我們公司授信2000萬元,并運用人民銀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政策為企業發放首筆貸款425萬元,期限2年,用于支持企業購置自動化技術設備,提高產能。”江門榮信電路板有限公司總經理熊慧感嘆,“此次貸款利率很低,加上財政貼息,幾乎相當于國家為我們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
政策對工業經濟的提振在數據上也得到印證。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前10月,制造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0.4%,增速高于全部制造業投資0.7個百分點。
國盛證券研究員何亞軒預測,在高技術投資、技改等因素驅動下,制造業投資會保持較強韌性。
推動汽車產業回暖
汽車產業回暖對拉動工業經濟具有顯著作用。為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近期多地加大促進汽車消費力度。
日前召開的四川省消費促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大力促進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消費;湖北省穩增長工作推進會提出提振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深圳明確,繼續實施“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同時,可疊加享受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及各區汽車補貼政策,助力汽車消費。
從中央層面看,工信部等相關部門明確,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落實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階段性減半征收購置稅、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延續等優惠政策,開展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引導電商平臺和線下零售商開展促銷活動,推動釋放消費潛力。
央地加大對汽車消費刺激,可激活市場有效需求,促進汽車產業企穩回暖。“今年購置稅減半等中央和地方促消費政策效果立竿見影。”汽車行業分析人士顧彥濤表示,促進汽車產業平穩發展,需保持相關政策的持續性。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促進汽車消費需要加強宏觀層面引導,穩定市場預期。
持續壯大新動能
數字新動能是推動工業經濟回穩上升的重要支撐。“對工業經濟來說,數字新動能既能優化工業經濟存量,推動傳統企業高質量發展,也能提供工業經濟增量,創造新的需求,締造經濟發展新動能。”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說。
11月18日,中國光谷·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主樓地下室主體結構實現提前15天封頂。以該產業園為核心,武漢未來科技城將在周邊布局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基地等十余個數字經濟重點項目,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AR/VR、區塊鏈等重點產業。
武漢未來科技城是地方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持續壯大新動能的一個縮影。“數字產業的發展,可以豐富數字產品、技術和服務的供給,對經濟的貢獻度和拉動作用日益顯著。”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劉旭表示,以生產側為例,今年前10月,我國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同期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規上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
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點的數字新動能,將成為促進工業穩增長的重要著力點。正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付保宗所言,以數字技術為引領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新技術向各產業、各領域廣泛傳播和滲透融合,深刻改變制造業發展模式,為工業增長創造新動能。
可以預見,隨著各項穩經濟政策發力顯效,我國工業經濟升級發展態勢將持續,數字技術對工業的支撐作用將持續顯現,數字新動能將為工業經濟穩定恢復添薪蓄力。